2024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六 电话:020-84452095 84452096(总机)
全站搜索:

场地缺资金紧 社会化养老难题待突破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于:2014-04-11

 

 

       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敬老院时表示,要推动养老事业发展,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上了年纪的爸爸妈妈去哪儿?目前,罗湖有3万多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该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达到5万多名。在碧波社区等老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不舍得送父母去养老院,上班时又不放心老人独守空房,对一年到头忙碌的深圳上班族来说,接父母到身边尽孝,也有许多的无奈。而对许多老人来说,养老院比不上有儿有女、含饴弄孙的家,但上了年纪难免担心家中无人,疾病突发。有“托老所”之称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

 

       最近,罗湖有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挂牌,这标志着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机构初步覆盖了罗湖,并全面进入试运营,亦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建成5所日间照料中心”的目标。罗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未来希望突破用地紧张等问题,让社区养老方式逐步覆盖整个罗湖,并开拓更多模式引入市场力量。

 

        养老助残一体

 

       部分项目收费 

 

       现状 

 

    “养老助残一体化”是罗湖日间照料的一大特色。“这是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养老助残相结合,既可以服务残疾老人,也可以为残疾的成年人提供方便”。

 

       目前罗湖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2个分布于南湖街道,另外5家分布于东门、桂园、清水河、东晓、黄贝5个街道。其中,黄贝街道碧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由已运营3年的德福日间照料中心扩建而成的。每个中心都有床位和专业护理人员,但暂时不提供晚托服务。至此,罗湖区的10个街道中已有6个拥有了自己的“托老所”。

 

        罗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罗湖区的运作方式是政府招标,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上述日间照料中心的场地、装修、水电、器械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均由政府承担。记者注意到,该区引进的5家机构中,有3家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还有2家是社工服务机构。

 

       除了面向健康老人外,多家中心还针对残障人士提供照料服务。据了解,“养老助残一体化”是罗湖日间照料的一大特色。“这是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养老助残相结合,既可以服务残疾老人,也可以为残疾的成年人提供方便”,东晓街道独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陈培军说。

 

       挂牌当日,记者来到罗湖区桂园街道国都花园的“桂木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面积约300平方米,有休息室、心理咨询室、康复按摩室、文体室、沐浴间等,专事老年人服务的社工、心理咨询师、专业护理人员和营养师均已就位。到记者探访时,还没有老年人入住。

 

     “我们重点面向失独、失能、半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只要达到60岁,有没有深圳户籍,我们都会一视同仁”,该中心负责人、福田现代社工事务所总干事于文涛说。

 

       费用是许多前来咨询的老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据于文涛介绍,桂木园日间照料中心的娱乐等项目对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提供,但心理咨询、康复训练、按摩、午休和午餐服务需要付费。记者了解到,目前,午休、膳食、康复等服务是罗湖各个日间照料中心的收费项目,按照政府规定,其费用必须比市场价格低。

 

       陈培军告诉记者,以她所在的机构在福田区园东花园运营的经验,一位老人若每天在日间照料中心午休兼用两次餐,并接受按摩、保健等服务,一个月的花费为1800元左右。而目前,这些费用并不能用社保卡进行支付。

 

        完善社区养老

 

        罗湖任务迫切  

 

       背景

 

      “大家都觉得深圳朝气蓬勃,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老年人口不像内地是自然增长的:功成名就的年轻人很快会把老人接过来,闯深圳的人有很多也快退休了,特别是罗湖这样的老城区”。 

 

      “社区里有个日间照料中心,是非常好的事情!”听说附近日间照料中心开张了,家住桂木园社区河南外贸家属大院的许秋娥女士马上就赶去参观,还热情地对设施和环境提了不少建议。回家后,许多朋友都给她打电话咨询。在她看来,许多老人家庭条件都非常好,也请了保姆照顾,但毕竟还是跟年龄相仿的人更有共同语言,去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找到同类,儿女也放心。

 

        一次亲身经历让许女士记忆犹新:对门住着一对老夫妇,保姆出去买菜,老爷爷疾病突发,老奶奶大声呼救,许女士闻声赶去,一边运用照顾母亲多年攒下的知识帮老爷爷急救,一边让老奶奶打医院的急救电话,方才解了围。“老人发病的前十分钟是最关键的”,她说,“日间照料中心有许多专业医生,看护和急救更及时”。

 

       今年年初,罗湖区委、区政府提出年内将新建5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罗湖区人大也将其列入全年重点督办的民生项目。代表们在接访中得知,罗湖居民对日间照料中心的需求已经初步显露。6月底,他们曾在黄贝街道碧波社区发放了百份调查问卷。

 

       另外,该项调查显示,目前碧波社区有165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只有5人在机构养老,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更愿选择社区养老。老人中独居者占10%,他们普遍感到孤独,希望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社工服务。娱乐、医疗和饮食,是他们最希望在日间照料中心得到的服务。

 

       彼时,该社区已拥有德福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亦是全市首个日间照料机构,近4年来服务人次超过10万。这里每天服务的老人多则上百,少则二三十人。他们在这里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读报理疗,一些老人还参与到服务当中,也有龙岗等城区的老人慕名前来找同伴唠嗑、找乐子。

 

       罗湖全区老龄化状况如何?该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罗湖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5万多名,一些社区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老龄化社会”标准——即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如碧波社区,户籍老人就占到了社区户籍总人口的9.9%。另外,罗湖是深圳最早试点居家养老的城区,居家养老数量也是全市最高。

 

      “大家都觉得深圳朝气蓬勃,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老年人口不像内地是自然增长的:功成名就的年轻人很快会把老人接过来,闯深圳的人有很多也快退休了,特别是罗湖这样的老城区”,罗湖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大部分老人都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任务很迫切”。

 

      老城区场地难寻 

 

      盼更多政策支持

 

       困难

 

     “罗湖作为老城区先天不足,很难有合适的场地,制约了日照中心的发展,制约了服务项目的多元化”。同时,“目前罗湖区政府在设备、场租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但对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算明朗”。

 

       根据深圳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部署,明年每个街道至少要建成一家日间照料场所,目前,罗湖还有四个街道未有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和保证服务质量需突破哪些瓶颈?

 

     “找场地是最难的问题”,罗湖某街道老龄办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德福日间照料中心主任彭新发在参与罗湖区人大代表专题议事会时亦谈到,“罗湖作为老城区先天不足,很难有合适的场地,制约了日照中心的发展,制约了服务项目的多元化”。

 

        上述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一些人对老龄化的认识还不够,“觉得不一定要急着做”。“事实上,整个深圳的养老机构严重不足,一些机构宁愿把物业拿去出租,也不愿提供给日间照料”。目前罗湖7家日间照料中心的场地均系政府无偿提供,之前花费了不少时间挖掘社区物业资源,标准并非“空着就好”,而更多考虑的是与社区周边环境的契合程度。

 

      “香港的情况可以给罗湖提供借鉴,那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条街有好几个敬老院和老人中心,一两百平米可以服务五六十个老人”,罗湖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自己去香港参观时,深感香港在社区养老方面的完善服务之余,亦受到因地制宜的启发,“罗湖老住宅区预留地不够,如果能建规模很大的机构固然好,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场地,就走社区化、便民化、个性化,不一定要追求规模。”

 

       针对“一地难求”的状况,该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黄瑞儒和一些区人大代表共同建议,政府物业出租期满收回后,应优先考虑用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原应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的物业被占用转换功能的,要通过人大代表呼吁和推动其恢复原有的功能,用于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业。他们亦希望推动相关立法,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规划中配套社区养老功能。

 

      “罗湖作为老城区,规划比较老,场地、设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文涛告诉记者,希望政府对日间照料机构能有更多的政策倾斜。而陈培军亦表示,目前罗湖区政府在设备、场租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但对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算明朗。

 

       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都非常关注日间照料中心的收费问题。陈培军介绍,在膳食、午休等方面收费为了支持运营。机构经费支出的大头在人工,为了节省成本、兼顾服务,该机构在专业人员之外,还聘用了一些相关专业实习生和“40、50”再就业困难人员。

 

      “政府对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要求是平民化、福利化、惠顾低收入老人,但我们的日常办公和运作需要经费”,于文涛坦言,“三到五年内自己垫资的可能性非常高”,他希望能获得更多社会力量和爱心慈善人士的帮助。

 

       罗湖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半年之后将对7家已经挂牌的机构进行考核,根据服务质量和老人的评价来决定扶持经费,明年还将逐步推进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自己选址和装修,也鼓励一些企业和股份公司自己拿出物业,他们可以直接向政府申请补贴”。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昊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策划/统筹 吕冰冰

 

 

 

 

【字体: 关闭